為攬回頭客多地餐館將罌粟殼當調料

現在很多美食讓人念念不忘,有種吃了還想吃的感覺,尤其是火鍋、小龍蝦或者搟面皮,你肯定想不到,食品里這“給力”的味道,有可能是因為添加了特殊的香料——罌粟殼。為攬回頭客多地餐館將罌粟殼當調料,這是行業早就公開的秘密。
提起罌粟,人們就會想到“鴉片”。罌粟殼是成熟的罌粟果去掉籽后的部分,把它放在湯里,會煮出“鴉片”成分從而使人上癮嗎?
部分小吃“給力”的味道后面是上癮的原料,早就是業內公開的秘密。如今,一些火鍋店、小吃店為了吸引顧客,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,已達到明目張膽的程度。膽大的直接在面皮、羊湯、火鍋底料中勾兌,“謹慎”的也在味精、餐具上“殘留”。前不久召開的仁川亞運會上,女子鏈球冠軍張秀文都有“在首都機場‘誤吃’一碗牛肉面”,為尿檢呈陽性躺槍。這足以說明,罌粟殼已泛濫到令人心知肚明的程度。
將罌粟殼作為調味品在食品中添加,在一些地方頗為流行,是行業內“公開的秘密”。記者在陜西、四川、上海等地調查了解到,一些小飯店在火鍋、面皮、小龍蝦等食品中添加罌粟殼,可使食客上癮或者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。
9月下旬以來,陜西延安、榆林、寶雞等多地的面皮、羊雜湯等風味小吃中,先后檢測出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罌粟殼成分。一些食客吃完后,在毒品尿檢中查出呈陽性。
事實上,不僅是陜西,罌粟殼入調料事件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曾被發現。上海嘉定區小艾龍蝦店的何濤,在用于加工小龍蝦的原料中添加罌粟殼,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,需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。四川一位在多家火鍋店做過十多年的廚師告訴記者,餐飲店用罌粟殼作“秘方”是為了留住客人,一般小店用的多。“以前是把粉直接放在火鍋底料里,但監管部門來查的時候都要抽取底料化驗,所以,現在很多商家都把罌粟粉放進味精或者吃火鍋的碟子里,這樣不容易被查出來。”
罌(ying)(ying)粟(su)是(shi)提(ti)煉鴉片等毒品的原(yuan)料(liao),在食(shi)品中添加罌(ying)(ying)粟(su)殼(ke)(ke)被明(ming)令(ling)禁止(zhi),罌(ying)(ying)粟(su)殼(ke)(ke)中的生物(wu)堿含(han)量較少,但普通人長期(qi)食(shi)用(yong)容易(yi)上癮。同(tong)時,長期(qi)食(shi)用(yong)含(han)有罌(ying)(ying)粟(su)殼(ke)(ke)的食(shi)物(wu),會對人體(ti)神經系統(tong)造成損害(hai),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