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姜全身都是寶
1.生姜用于解表,主要為發散風寒,多用治感冒輕癥,煎湯,加紅糖趁熱服用,往往能得汗而解,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。生姜發汗作用較弱,常配合麻黃、桂枝等同用,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,能增強發汗力量。
2.生姜汁:將生姜洗凈后打爛,絞取其汁入藥。性味辛微溫。有化痰、止嘔的功效,主要用于惡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癥。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,沖服。
3.生姜皮:即生姜的外皮。性味辛涼。有利尿消腫之功效,適用于小便不利,水腫等癥,可配合冬瓜皮、桑白皮等同用。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,煎服。另外,生姜皮有清除或抑制“青春痘”的作用。方法:睡前凈面后,用筷子的棱面刮下洗凈的生姜姜皮,貼在痘痘上即可;需要注意的是,姜皮一定要薄不帶姜肉,貼時姜皮的新面向內。
4.煨姜:將原只鮮生姜洗凈,用草紙包裹,放在清水中浸濕,直接放在火中煨,待草紙焦黑,姜熟為度;或直接放火中烤熟。性味辛溫,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。適用于脾胃不和、惡心嘔吐等癥。一般用量為二、三片,煎服。
5.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飪,可以去腥膻,增加食品的鮮味。
宜忌 陰虛內熱者及熱盛之癥忌用。
6.治療胃、十二指腸潰瘍。治療方法:鮮生姜50g,洗凈切碎,加水300ml,煎30分鐘。3次/日,2日服完。結果:據數十例的觀察,對改善癥狀有較好效果。服藥后能使疼痛減輕或消失,隨之反酸、饑餓感也見好轉,便秘及黑糞轉為正常,食欲增加。但多不能根治,常易復發;對一部分患者遺留較長的胃部堵塞感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7.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。鮮生姜1.5兩,紅糖1兩,共搗為糊狀,每日3次分服,7天為1療程。據50例觀察,治愈率為70%,好轉率為30%。用藥后腹痛、里急后重之平均消失時間分別為5.16天和5.14天,大便外觀及次數恢復正常分別為4.8天和5.2天,大便鏡檢及培養平均轉陰日數分別為4.58天和3.6天。治療中未見明顯副作用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8.治療瘧(nve)疾。方法(fa):鮮生(sheng)姜洗凈拭干,切碎搗(dao)爛,攤于紗布(bu)塊(kuai)上,再包疊成小(xiao)方塊(kuai),敷(fu)(fu)貼(tie)于穴(xue)位上,用(yong)膠布(bu)固(gu)定或(huo)繃帶包扎。選(xuan)(xuan)用(yong)穴(xue)位分3組:第1組為雙(shuang)側(ce)膝(xi)眼,生(sheng)姜用(yong)2兩(liang)分敷(fu)(fu)兩(liang)穴(xue);第2組為大椎(zhui)加間使(雙(shuang)側(ce)),生(sheng)姜用(yong)1兩(liang)分敷(fu)(fu)3穴(xue);第3組選(xuan)(xuan)大椎(zhui)1穴(xue),生(sheng)姜用(yong)5錢(qian)。一般于發(fa)作(zuo)(zuo)前4~6小(xiao)時(shi)敷(fu)(fu)貼(tie)。經8~12小(xiao)時(shi)即(ji)可取下。敷(fu)(fu)藥兩(liang)次即(ji)可。觀(guan)察40例(li),除第1.第3兩(liang)組各(ge)有(you)2例(li)無效外,其余均控(kong)制(zhi)發(fa)作(zuo)(zuo),血檢瘧(nve)原蟲陰性(xing)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